7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其中明确规定,在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人脸验证、辨识或者分析,应当认定属于侵害自然人人格权益的行为。
绘制:邵盈(湖北美术学院)
文字:熊倩文(文华学院)
我们在法律的保护下更安心的开拓、学习、使用新技术,尊重人格,保护权益。这需要个人和国家共同努力。在人脸识别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守护社会的稳定,人脸识别技术给民众带来的是“安心”而非“担心”。
指导老师:陈艳丽
稿源:荆楚网
保护好个人隐私不仅仅是为了保护个体权益不受侵害,同时也是防止因信息泄露扰乱社会秩序。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和个人隐私保护并不冲突,同样保护个人隐私也是不可忽视的课题。个人数据在我们的工作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我们对于个人信息的盗用只能被动接受,如果我们不知道那些APP里个人信息的用途,民众的安全感又会从何而来?
文章来源:《公共行政评论》 网址: http://www.ggxzpl.cn/zonghexinwen/2022/0822/703.html
公共行政评论投稿 | 公共行政评论编辑部| 公共行政评论版面费 | 公共行政评论论文发表 | 公共行政评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公共行政评论》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